机械振动矫平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和过程:
基础原理方面
- 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原理
金属材料在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下,具有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特性。当外力使材料弯曲到一定程度时,去除外力,材料会有一定的弹性恢复,但会残留一定的塑性变形部分。
机械动动作相关原理
- 振动激励
通过机械结构中的偏心机构(如带有偏心质量的旋转部件) 、凸轮机构或者其他特定的机械振动发生装置产生特定频率和振幅的机械振动。 - 传递过程
这些振动通过机械连接部件(如轴、连杆、机体等)传递到矫平工作区域(如工作平台、辊道等)。
针对工件的矫平原理
- 反复弯曲
将需要矫平的工件放置在振动工作台上或者通过辊道等输送机构在振动区域内移动。工件随着工作台振动或在辊道上跳动,在振动过程中工件受到周期性的上下或左右方向的力,使得工件不断地被上下或左右弯曲。 - 应力释放与变形消除
随着不断地重复这种弯曲动作,工件内部因先前加工、运输等产生的残余应力得以释放和重新分布。原本存在的弯曲、翘曲等变形部位在多次反复的振动弯曲作用下,逐步趋向于平整。 - 材料流动
从微观角度来看,材料在振动作用下,微观粒子间的位置也会发生一定的调整和“流动”,促使工件整体形状向平整化发展。 - 多方向矫正
如果是多维度振动的矫平机,还可以对工件在水平面上的多个方向进行矫正,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方向的弯曲矫正。
例如在一种常见的振动平板矫平机中,一块有翘曲变形的金属板放在振动工作台上,工作台的振动带动金属板振动,金属板不断上下起伏,相当于对其进行无数次小幅度的弯曲,一段时间后,金属板逐渐平整。
当然,机械振动矫平机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受到诸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合理匹配、工件的材料特性、机器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其最终的矫平效果和工作效率等。